娄烨说,他很喜欢法国新浪潮和美国黑色电影,而《兰心大剧院》似乎正是受到了前辈们的些许影响。我们不如就从这两方面来了解一下这部影片。
《兰心大剧院》的故事背景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一个礼拜。一位戏剧电影明星回到上海,去兰心大剧院和自己的情人导演排演一出名为《礼拜六小说》的左翼戏剧。而外界揣测,她这次回来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前夫。法租界里,日本军人、汪伪特工、重庆间谍以及欧洲势力都纷纷登场,女明星的真实身份陷入重重谜团之中。
单从粗略的故事简介中,就会发现一些黑色电影里的原型——蛇蝎美人,受困的宿命以及封闭式的环境。不过巩俐主演的女特务,并非单纯制造麻烦并且等待拯救的蛇蝎美人。这个角色在影片后半段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从让英雄受困转变为解救“英雄”的人,甚至为了爱情甘愿搭上性命回到危险万分的兰心大剧院,表现出类似《卡萨布兰卡》的人物风貌。
影片明暗对比极大的布灯也是黑色电影,特别是黑白黑色电影的特色。但是这部影片的打光非常粗糙。亮部曝光过度,暗部成像不请,人物和空间之间没有层次,大光圈造成的浅景深让环境很少与人物产生关系。娄烨自己坦言,他就是想要“不好的黑白片”。传统黑色电影里边缘清晰的几何光影和层次丰富的全景镜头并不是这部影片的美学意图,娄烨似乎试图用一种粗粝的方式还原那个时代。但若选择粗粝的画面,必将承受巨大的风险。影片的内容一定要非常出类拔萃,画面上的“缺陷”才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一点而言,《兰心大剧院》并没有成功让粗粝的画面产生不同凡响的好效果。
《兰心大剧院》讲述的是人类在环境中的困境和命运的偶然性,这种困境是具有普世性的,娄烨虽然描绘了1941年的故事,但事实上,他说的也是当下的故事。想要凸显这样的主题,人物就变得极其关键。他们必须复杂到能够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共情才可以凸显这个故事的普世性。然而,由于导演采用了“不好的摄影”方式,使得观众有时看不清人物的表情,这对于表现人物来说很不利。这是一个并不简单的故事,人物众多。所以能把它讲述清楚,前后逻辑清晰,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点值得赞扬,整体剧本比娄烨以前的作品好很多。但如果他还试图深入的话,这些数目众多的人物就显得有些扁平。本身每一个人能够得到的表现机会就很有限,加上大量逆光拍摄,让人物隐没在黑暗中,这就更加疏离了人物和观众的关系。只能说,娄烨的确进行了一些不同于普通黑色电影的尝试,可是这些尝试是否更好地表达了他想表达的主题,这一点依然存疑。
导演所说的另一个影响——法国新浪潮在影片中的表现并不明显。最先会让人想到新浪潮的就是手持镜头。应该说,《兰心大剧院》里面的手持镜头延续了娄烨原本就有的张扬风格——躁动、紧张、对抗和冲突,这种张扬即便在内敛的黑白画面中也依然没有消减。与其说这部影片里有新浪潮,不如说手持镜头本来就是娄烨偏好的方式,而在《兰心大剧院》中,又是最适合人物心理和环境关系的一个选择。第二个比较新浪潮的做法是环境声的展现。《兰心大剧院》全片没有配乐,仅有的几段舞曲也是戏中本来就有的现场音乐。这就给影片增加了真实感。人物的共情很薄弱,但是时代体验却是强烈的。只不过这种强烈不来自于“不好的黑白片”,而是来自于好的声音。新浪潮电影其他的特点就完全不适用于这部影片了——灯光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光;连续短镜头所产生的紧凑节奏不是新浪潮里长镜头的耐心;表演更趋向于舞台而不是非专业演员的本色发挥。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兰心大剧院》依然是一部电影工业化之下的作品,与法国新浪潮当年走上街头的精神相去甚远。
回顾今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发言,不难看出她对女性题材以及社会议题的偏好。从这个角度而言,《兰心大剧院》获得她的欢心也不无可能。更何况,在注重现实主义叙事的中国影史上,风格尝试还是新颖的,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日后的一种趋势。影片在国内已经定档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纪念日的那天。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longtingqu/188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